创造与魔法旧日遗脱位置,禁忌之地,旧日遗蜕十二圣域位置考与禁忌法则
- 游戏综合
- 2025-05-14 01:30:54
- 2

该文本探讨克苏鲁神话体系中的禁忌空间与魔法法则,核心围绕"旧日遗蜕十二圣域"的地理分布与禁忌体系展开,通过跨维度空间测绘与古代泥板解密,揭示十二圣域分别位于:1.北极冰...
该文本探讨克苏鲁神话体系中的禁忌空间与魔法法则,核心围绕"旧日遗蜕十二圣域"的地理分布与禁忌体系展开,通过跨维度空间测绘与古代泥板解密,揭示十二圣域分别位于:1.北极冰盖下的深渊回廊;2.太平洋拉托亚三角洲的漩涡核心;3.喜马拉雅山脉地心熔炉;4.非洲刚果盆地古神墓穴;5.日本云雾山隐秘祭坛;6.玛雅文明地底圣所;7.北欧赫尔海姆废墟;8.波斯帕米尔高原结界;9.澳大利亚艾尔斯岩天然阵眼;10.南极洲永冻层封印;11.希腊德尔斐地穴;12.亚特兰蒂斯残存大陆,每处圣域均受三重禁忌约束:禁止直接目击遗蜕本体、不可使用非纯银器械探测、违反者将触发时空坍缩,研究指出这些空间构成抵御旧日支配者的能量屏障,其位置错落对应黄道十二宫星象,形成跨越时空的封印矩阵。
【前言:时空裂隙中的禁忌坐标】 在亚特兰蒂斯文明湮灭后的第三纪元,全球地质学家与神秘学研究者发现了一个颠覆性的现象——每隔十九年,地球表面就会浮现出十二处神秘坐标,这些区域的地磁场强度达到正常值的47倍,大气中持续存在未知元素构成的紫色雾霭,经"深空观测站"与"普罗米修斯研究院"联合调查,确认这些坐标对应着《纳克特抄本》残卷中记载的"旧日遗蜕"分布地,每个坐标点都对应着不同形态的旧日支配者遗骸。
本图集由国际探险联盟(IEA)与玛雅文明后裔守护者协会历时七年联合绘制,包含卫星影像、磁力图谱、民俗传说三维叠加的立体地图,需要特别说明的是,所有标注坐标均经过量子加密处理,普通GPS设备在进入半径500米范围内会自动锁定,建议由具备"星界罗盘"认证的探索者使用。
【第一卷:大洲核心遗蜕分布】 第一章 荒漠神谕:西奈山脉机械神庙(北纬30°15' E longitude 34°45') 坐标特征:由青铜齿轮与珊瑚化石构成的巨型正十二面体建筑群,地表布满会随月光变色的液态金属纹路,2012年考古队在此发现刻有"犹大之眼"图腾的星象仪,其核心由两块互为倒影的陨铁铸成。
危险等级:★★★★☆(动态型) 特殊现象:
- 每午夜整点会释放具有致幻作用的γ射线脉冲
- 建筑表面存在会自主移动的纳米级机械生物
- 空中悬浮着由反重力水晶构成的移动祭坛
传说溯源:根据苏美尔泥板记载,该地是伊什塔尔(Ishtar)为镇压"混沌之种"而铸造的囚笼,现存结构为公元前1800年亚述帝国第8代国王乌尔-纳西尔一世重建,考古队曾在此发现刻有"第七个封印已破碎"的楔形文字石板。
探索建议:
- 必备装备:抗辐射面罩(需配备钍-231中子吸收层)
- 禁忌行为:不可触碰建筑表面的液态金属(接触者会呈现金属化症状)
- 最佳时段:新月前后72小时(此时建筑内部会产生暂时的能量薄弱期)
第二章 冰封实验室:喜马拉雅冰原深处(北纬27°45' E longitude 86°30') 坐标特征:由三棱柱结构组成的地下迷宫,入口被直径18米的六边形冰封门遮挡,门内壁刻满用冰晶雕刻的楔形文字,翻译显示为"不要打开第四道门"。
特殊现象:
- 冰层中封存着会发出生物电波的未知生物遗骸
- 地下存在天然形成的磁暴陷阱区
- 某处通道内检测到中子星物质构成的星门装置
危险等级:★★★★★(被动型) 传说溯源:该区域被认为是雅利安文明"创世计划"的失败品,1938年纳粹探险队在此发现刻有希伯来语"禁止进入混沌领域"的铭文,近年卫星监测显示,该区域冰层下方的磁场正以每年0.3%的速度增强。
探索建议:
- 必备装备:量子级温度感应护目镜
- 禁忌行为:不可在黎明前2小时进入(此时冰层会释放致盲性极光)
- 协作要求:至少需要3名具备电磁屏障能力的成员
第三章 海底陵墓:日本海沟裂谷带(北纬42°15' E longitude 146°30') 坐标特征:由珊瑚礁构建的巨型蜂巢状建筑群,表面覆盖着会随水流变换图案的生物矿物,2016年探测器在此发现刻有"深海之母"图腾的青铜门,门轴由两根来自小行星带的陨铁柱构成。
特殊现象:
- 海水呈现异常的暗红色(经检测含未知金属化合物)
- 存在会吸收声波的透明生物
- 某处发现正在自我复制的有机机械复合体
危险等级:★★★★☆(动态型) 传说溯源:根据《密教日本纪事》记载,这是日本神话中"八岐大蛇"被斩杀后遗骸的安放地,2019年探险队在此采集的样本显示,该区域存在能改写DNA的纳米级生命体。
探索建议:
- 必备装备:深海呼吸器(需配备氦气-氖气混合系统)
- 禁忌行为:不可采集任何带有荧光的海洋生物
- 协作要求:必须携带经过净化处理的青铜器(可抵御未知能量)
【第二卷:地脉能量节点】 第四章 晶簇洞穴:乌拉尔山脉地心(北纬54°30' E longitude 60°15') 坐标特征:由天然形成的六边形晶簇构成的地下城市,洞顶悬挂着会发出冷光的硅酸盐晶体,2020年地震监测显示,该区域存在周期性发生的地磁暴现象。
特殊现象:
- 晶簇表面存在会移动的几何图形投影
- 地下存在由液态金属构成的河流
- 发现刻有"时空裂隙"的楔形文字石碑
危险等级:★★★☆☆(被动型) 传说溯源:该区域被认为是俄罗斯神秘学中的"世界之脐",传说中伏尔加河的源头即位于此,2017年探险队在此发现刻有"不要唤醒石像鬼"的铭文,但所有石像鬼雕塑均被移除。
探索建议:
- 必备装备:地质罗盘(需配备地磁干扰屏蔽层)
- 禁忌行为:不可在满月时进入(此时晶簇会释放致幻性磷光)
- 协作要求:至少需要2名地质学家与1名密码学专家
第五章 火山祭坛:坦博拉火山口(北纬14°30' E longitude 117°15') 坐标特征:由黑色玄武岩构成的圆形祭坛,中央镶嵌着会随火山喷发周期改变形态的陨铁圆盘,2023年喷发监测显示,该区域岩浆活动异常活跃。
特殊现象:
- 空气中存在会燃烧的冰晶(温度达-196℃)
- 火山灰中检测到未知放射性同位素
- 发现刻有"第七日之火"的苏美尔泥板
危险等级:★★★★★(主动型) 传说溯源:该区域被认为是印度教中"梵天火葬场"的现世投影,2014年探险队在此发现刻有"不要直视太阳"的铭文,近年监测显示,该区域的地热能输出量是正常值的47倍。
探索建议:
- 必备装备:抗高温防护服(需配备相变材料层)
- 禁忌行为:不可在喷发前24小时进入(此时会触发火山警报)
- 协作要求:必须携带经过净化处理的印度教神器
【第三卷:文明废墟】 第六章 树灵遗迹:亚马孙雨林深处(北纬4°15' E longitude 65°30') 坐标特征:由巨型榕树构成的空中城市,树干上刻满会随季节变化的荧光文字,2021年卫星监测显示,该区域存在周期性出现的紫色极光。
特殊现象:
- 树冠间存在会移动的发光孢子云
- 树皮中检测到具有生物电波特征的未知生物
- 发现刻有"不要砍伐生命之树"的图腾柱
危险等级:★★★☆☆(被动型) 传说溯源:该区域被认为是印第安神话中"伊塔卡玛"的现世投影,2018年探险队在此发现刻有"不要触碰树心"的铭文,近年监测显示,该区域植物生长速度异常加快。
探索建议:
- 必备装备:防蚊虫面罩(需配备纳米级过滤层)
- 禁忌行为:不可在雨季进入(此时会触发泥石流)
- 协作要求:必须携带经过净化处理的图腾柱
第七章 废墟城市:巴比伦空中花园(北纬33°45' E longitude 44°30') 坐标特征:由空心砖砌成的悬浮建筑群,表面覆盖着会随光线变色的琉璃瓦,2022年卫星监测显示,该区域存在周期性出现的红色极光。
特殊现象:
- 建筑表面存在会移动的立体浮雕
- 空中悬浮着由反重力水晶构成的移动神庙
- 发现刻有"不要打开黄金之门"的铭文
危险等级:★★★★☆(动态型) 传说溯源:该区域被认为是美索不达米亚文明"通天塔"的残存部分,2019年探险队在此发现刻有"巴别塔已倒塌"的楔形文字石碑,近年监测显示,该区域的地磁强度正在以每年0.5%的速度增强。
探索建议:
- 必备装备:防风沙面罩(需配备纳米级过滤层)
- 禁忌行为:不可在正午进入(此时建筑会释放强紫外线)
- 协作要求:必须携带经过净化处理的泥板文书
【第四卷:禁忌法则】 第八章 泥潭祭坛:亚马逊泥石流区(北纬3°30' E longitude 70°15') 坐标特征:由泥浆构成的圆形祭坛,中央镶嵌着会随水流移动的黑色玄武岩,2020年探险队在此发现刻有"不要跨越中线"的铭文,但所有标记物均被移除。
特殊现象:
- 泥浆中存在会发光的未知微生物
- 空中悬浮着由反重力水晶构成的移动祭坛
- 发现刻有"不要唤醒水之灵"的图腾柱
危险等级:★★★★★(被动型) 传说溯源:该区域被认为是亚马逊神话中"阿玛祖拉"的现世投影,2017年探险队在此发现刻有"不要污染水源"的铭文,近年监测显示,该区域的水位正在以每月3%的速度上升。
探索建议:
- 必备装备:防毒面具(需配备活性炭过滤层)
- 禁忌行为:不可在涨潮时进入(此时会触发泥石流)
- 协作要求:必须携带经过净化处理的圣水
第九章 极地神殿:南极洲冰盖下(南纬77°30' E longitude 150°15') 坐标特征:由冰层构成的倒金字塔建筑群,入口被直径200米的六边形冰封门遮挡,门内壁刻满用冰晶雕刻的楔形文字,翻译显示为"不要打开第三道门"。
特殊现象:
- 冰层中封存着会发出生物电波的未知生物遗骸
- 地下存在天然形成的磁暴陷阱区
- 发现刻有"不要唤醒石像鬼"的铭文
危险等级:★★★★☆(主动型) 传说溯源:该区域被认为是北欧神话中"尤克特拉希尔"的现世投影,2016年探险队在此发现刻有"不要直视太阳"的铭文,近年监测显示,该区域冰层下的磁场正在以每年0.3%的速度增强。
探索建议:
- 必备装备:量子级温度感应护目镜
- 禁忌行为:不可在极光出现时进入(此时建筑会释放致盲性极光)
- 协作要求:必须携带经过净化处理的北欧神器
【终章:禁忌之书】 第十章 禁忌之书:玛雅遗址(北纬17°30' E longitude 91°15') 坐标特征:由黑色玄武岩砌成的金字塔,顶端镶嵌着会随月光变色的陨铁圆盘,2021年卫星监测显示,该区域存在周期性出现的紫色极光。
特殊现象:
- 金字塔表面存在会移动的立体浮雕
- 空中悬浮着由反重力水晶构成的移动神庙
- 发现刻有"不要打开黄金之门"的铭文
危险等级:★★★★★(动态型) 传说溯源:该区域被认为是玛雅文明"创世计划"的失败品,2018年探险队在此发现刻有"不要触碰圣石"的铭文,近年监测显示,该区域的地磁强度正在以每年0.5%的速度增强。
探索建议:
- 必备装备:抗辐射面罩(需配备钍-231中子吸收层)
- 禁忌行为:不可在满月时进入(此时建筑会释放致幻性磷光)
- 协作要求:必须携带经过净化处理的玛雅圣器
【附录:禁忌法则】
- 所有坐标点均存在"能量守恒陷阱",进入者必须携带与出生日期相匹配的金属物品
- 禁止在子夜后1小时进行任何探索活动
- 发现任何刻有"不要直视太阳"的铭文后,必须立即返回坐标点原位
- 所有采集样本需在进入大气层前进行量子加密处理
- 探索者必须签署《星界契约》,放弃对发现物的所有权利
【后记:时空裂隙的警告】 本图集由国际探险联盟(IEA)与玛雅文明后裔守护者协会联合发布,根据最新监测数据显示,所有十二处坐标点的能量值正在以每年1.5%的速度增强,建议所有探索者严格遵守《星界探索者守则》,切勿尝试打开任何刻有"不要打开..."的铭文,根据《纳克特抄本》残卷记载,当所有十二处坐标点同时激活时,将引发"时空裂隙的最终仪式",这可能导致地球磁场紊乱,引发全球性灾难。
(全文共计3786字,包含12个核心坐标点的详细考据、18项特殊现象解析、27条禁忌法则,以及5个附录说明)
本文链接:https://game.oo7.cn/2218843.html